中国女篮明星中锋李月汝昨日宣布因伤退出全运会,她再次被黑在舆论风口浪尖。从7月份没有参加女篮亚洲杯,到8月份在WNBA因膝伤缺席赛季,再到如今确认不会代表培养她多年的广东女篮出战全运会,这一系列的事件让人感到失望。首先,是培养体系中对“相知之恩”的漠视。广东女篮为了李月汝的成长,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源。李月汝12岁从焦作来到广东,接受青训训练,直到16岁获得国内顶级联赛的平台,这些投入都是真金白银。全运会作为最具价值的综合赛事体育运动系统中的重大赛事,是运动员重返本土训练、争取集体荣誉的关键时刻。不过,李月汝因伤选择缺席比赛。我们理解运动员需要从伤病中恢复,但当他说此举是为了明年一月参加美国无与伦比的三人篮球锦标赛时,难免让训练他的单位和支持他的球迷感到心寒。此外,他的财务状况和他的野心之间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反差。大家都称赞李月汝离开了中国的“高薪舒适区”,选择了工资更低的土耳其联赛和WNBA联赛。但众所周知,WNBA球员的薪资水平较低。即使是明星球员,扣除高额税收和美国高昂的生活成本后,他们的收入也低于他的WCBA收入。但最近一系列相关的经济行为却显得尤为突兀:他带着自己的弟弟去美国读高中,需要稳定的经济支持;更让人厌烦的是,他甚至在直播中宣布自己有一个大计划,要在欧洲组建一支篮球队。很多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既然WNBA的工资这么低,这是国内商业代言的反馈还是其他匿名的资本运作?就是为人着想。事实上,现在的李月汝的名气已经是中国女足国家队积累起来的,这也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基础。但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很多时候他却因故缺席。我们不拒绝李月汝追求更高联赛水平的梦想,这本身就是中国体育的骄傲。然而,任何梦想的实现都不能以放弃责任和感恩为代价。我国的集体训练模式或许有其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一个坚实的基础。“李月如”可以升起的声音。当运动员变得整体时,他们会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也可以利用国内外的信息差距来转移资源。这种趋势无疑是一种危险,不应该提倡。李月汝的种种表现,折射出传统体育价值观在体育商业化、个性化浪潮下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呼唤的不仅仅是运动员回归养育他的地方,更是呼唤责任、正直、感恩的体育精神。否则,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倾尽全力去培养下一个“李月如”呢?被摧毁的是中国体育产业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